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99(2 / 2)

加入书签

警局的女同志稀少,不可能全都分来福利院照顾她们,因此这两天这些人接触的都是女护士和男性的警察同志。

“姐姐,怎么才能在街道办工作?”这是对方在确认了程织的身份后,对程织说得第一句话。

在程织几个人来之前,这位女同志也将同样的问题问了照顾她们的护士。

护士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,她们大部分都是从中专毕业分配到医院上班的。

而想要上中专,就需要先读完小学和初中。

她只读了三年小学,而且已经十七岁了,不可能再去上学,因此当护士看起来已经不太可能。

所以重新将希望寄托于程织这里,她已经不可能回家了,回家等着她的,有可能就是生不如死。

因此她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,让自己在城市扎根,为自己找到一个工作,成为自己扎根的资本。

“街道办缺人的时候会发招工通知,看到通知并且条件符合的人,都可以去参加考试,择优录取。”

这是程织给出的答案,但是却将少女仅剩的一点气势全都打破了。

在程织来之前,少女已经围着问过了,城市里招工大部分都只要城里户口的,少女越问越觉得自己留在城里的希望渺茫。

一时间也不说话了,只低头玩着自己衣服上的扣子。

程织没时间过多安慰少女,她要了解这些人的整体情况,才能更好地为这些人安排出路。

这些人中,已经差不多完全忘记到底是谁的,有三个人,其中有一个还怀着孕。

有十二个人,说话的时候,条理是清楚的,但是语速很慢,问起以前的事情,总是避而不答或者躲躲闪闪,并不愿意提起过去。

剩下十几个人,倒是会说起自己的以前和过去,但是也都表达了,自己不想要回去的念头。

毕竟回去之后的处境,谁也说不清楚,还不如安安静静在这里。

而这些人中,大部分都是小学学历,或者是不识字的文盲,再加上有些人条理困难,一时间并不能安排什么工作。

“我们只能尽可能和工厂那边多沟通,希望工厂能给出几个名额,让那些正常年轻的人去工厂工作,剩下的人只能一点点安排。”胡秀秀将最后的名单情况统计之后,对未来情况的预估并不乐观。

零零总总加起来有三十个人,这些人不可能一直留在福利院里,毕竟他们安排能力有限,其中至少有一半都要在调查清楚之后,回到原籍,或者是去乡下插队。

程织从福利院回到街道办之后,去找了街道办的主任,提起帮这些人扫盲的想法。

“虽然是个好想法,但你也要清楚,等扫盲课程结束,我们也不一定能给这些人安排合适的岗位。”

城里的招工指标年年紧缩,知青下乡的人数一年比一年,扫盲班年年都办,但大部分上课的学员都变成了职工家属。

“主任,去年开会说要落实城市绿化的事情,还没有推进吗?”程织也知道扫盲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她询问主任有关扫盲班的问题,也只是因为时不时想起在福利院的时候,少女的那双眼睛。

“各个街道办都将方案交了上去,但暂时还在开会讨论中。”主任没有同程织说得太明白。

但大致情况也是清楚的,京市这么多行政区域板块,每个区之间都有不同的想法,而且城市绿化是个大工程,领导也要一再斟酌,到底怎么才能将投资回报比到最大。

“你和胡秀秀这些日子,就重点联系一下制衣厂,纺织厂,看看他们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